潮涌自貿港,機遇無“瓊”大
最近,火箭在海南連續發射!
8月26日03時08分,位于文昌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10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這是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自7月30日以來第3次成功發射。密集發射的背后,是海南商業航天產業的“加速成長”,而商業航天成長的“海南速度”,亦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型起勢”的生動注腳。
自2020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來,海南牢牢把握戰略定位,一邊依托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筑牢發展根基,一邊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打開開放格局,在制度創新、產業培育、要素流動、優化營商環境等領域持續突破,吸收全球越來越多投資者扎根興業。
作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張名片,海南自貿港已成為中國制度型開放的新前沿、地區互利合作的新熱土、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新引擎。
政策創新為開放注入動能
“供不應求!我們現在正在開足馬力生產,爭取今年的銷售額能夠翻倍!奔泳G巧食品制造業(海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孟新力說。
作為一家緊盯“海南自貿港機遇”落戶的外資企業,加綠巧自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起,企業便完成了從“參展商”到“投資商”的身份跨越,正式扎根海南這片熱土!耙酝鶎⑦M口巧克力銷往國內,整個流程最少需要2個月;如今依托自貿港的政策優勢,僅需1天就能完成。”孟新力對政策帶來的便利深有感觸。
如今,加綠巧已建成三條生產線并正式投產,預計年產60多種巧克力產品,可充分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加綠巧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海南自貿港政策的有力支撐。其中,“加工增值30%貨物內銷免關稅”等政策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拓展國內市場提供了關鍵助力,讓企業得以更輕松地享受政策紅利。
目前,該企業正在通過開發海南本地的輔料,研發更適合中國消費者口感的新品巧克力。同時,結合海南豐富的旅游資源,開展定制化的伴手禮生產,拓展海南中高端旅游產品市場。
進口原料加海南輔料生產的巧克力伴手禮在消博會展示。人民網記者 毛雷攝
近年來,海南加快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開放探索,推出了一批標志性、引領性創新舉措,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已初步建立。零關稅、低稅率、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海南自由貿易港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EF賬戶)、免簽、增值電信業務試點等關鍵核心政策接續落地,并持續擴容、優化升級,為全世界投資者帶來真金白銀實惠。
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五年來,海南新設外資企業8098家,年均增長43.7%。實際使用外資1025億元,年均增長14.6%。境外直接投資97.8億美元,年均增長97%,176個國家和地區在瓊投資,經濟外向度提高到35%。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年均增長31.3%和32.3%,發展勢頭強勁有力。
海南自貿港建設釋放出的“中國機遇”,吸引著全球商界的目光,“企業布局海南,就是布局未來”正成為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的共識。
企業匯聚的同時,人才也加速向海南集聚。
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核心政策之一,個人所得稅15%優惠政策正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助推各類人才向海南加速集聚。截至2024年12月底,海南自貿港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已累計享惠3.9萬人次,在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效應帶動下,海南累計吸引各類人才超過93萬人。
產業升級為發展積蓄勢能
8月26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南商發供圖
7月30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8月4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8月26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短短一個月內,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密集完成多次發射,成功“解鎖”高密度常態化的發射模式。海南“向天圖強”的藍圖有了具象化的呈現。
著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必答題”。依托自由貿易港獨一無二的政策優勢,海南正加快構建“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結合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與自貿港開放政策紅利,海南明確“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五大發展方向,推動產業結構向“創新驅動”深度轉型,為自貿港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在三亞,“南繁事業”的蛻變成為海南產業升級的生動注腳。
“5年前,南繁只是全國育種單位的‘季節性驛站’,對當地產業幾乎沒帶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科技研發部代昆豪說,如今,一顆種子從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在海南能夠閉環。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南繁科技城已匯聚了24家科研院所、10家涉農高校,設立8個院士工作站和2個院士創新中心,吸引1300多名高層次人才入駐;科研院所、高校平臺、龍頭企業與金融配套深度聯動,構建起完整的種業創新體系,這種“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態,為一顆種子全鏈條在海南全鏈條閉環提供了堅實支撐。
海南還在全力做好離島免稅、醫療、教育“三篇消費文章”。
一款國外創新藥上市四個月,患者就在海南博鰲用到了它。借助自貿港的政策優勢,原本需要4年才能上市的藥品,僅用一年就獲批在中國附條件上市。
海南先聲藥業生產車間里,自動化設備正在飛速運轉。人民網記者 牛良玉攝
上市還不夠,還要“本土化”。2023年初,先聲藥業向國家藥監局遞交科賽拉本地化生產申請。這是國內首家本土企業申請生產進口藥品,沒有可借鑒的先例。如今,科賽拉年產能已達200萬支,不僅滿足國內患者需求,這款在海南生產的藥品還將銷售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再次“出!。
“從1400美元一支到如今466元人民幣一支,這就是我們‘本土化’的成果!毕嚷曀帢I副總裁史瑞文博士驕傲地說。
從陸地到海洋,從地面到太空,海南正以產業升級的強勁勢能,書寫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過去5年,海南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提高13.7個百分點,占全省GDP比重67%。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南繁種業產值突破18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9%。
“一流營商環境”為興業護航
“以往都是企業圍著政府部門跑、反復咨詢政策,如今換成政府主動上門送服務。”日前,一場由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副局長史榮麗帶領的隊伍,走進海南省鴿鴿健康食品有限公司,開展了一場精準高效的“審批靠前指導”專項服務。
這支服務隊伍由“項目管家”及審批服務保障團隊組成。在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階段,服務團隊對照審批要點精準對接需求,提前為企業定制項目審批全流程服務卡,并針對各審批事項及節點,逐一告知企業可提前開展的工作內容、需準備的材料清單,以及設計單位資質建議等具體事項,通過全流程精準服務助力項目加速落地。
這樣“政府圍著企業轉、服務跟著需求走”的場景,如今在儋州已成為常態。
洋浦政務大廳稅務服務窗口。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萬般解釋,不如一個解決!這就是我們一貫秉持的服務理念。”史榮麗告訴記者,近年來,儋州通過“便捷+主動”的服務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經營主體的獲得感、滿意度持續提升。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既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明確要求,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核心任務與關鍵支撐。近年來,海南始終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大力推進制度型開放,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在自貿港發展搭建優質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從9月1日起,海南對企業的行政檢查將迎來更清晰的規范——“看得見的手”的權力邊界被進一步厘清。此前,《海南省涉企行政檢查條例(試行)》(以下簡稱《條例》)經海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并確定自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條例》重點聚焦“誰不能檢查”“不檢查什么”等問題,作出明確且嚴格的規定。除具有行政執法權的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受委托的組織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實施行政檢查;對未列入省監管事項目錄清單的行政檢查事項不得實施。從制度層面為企業經營“松綁減負”,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干擾。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一理念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得到充分踐行。近年來,海南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基礎,通過法律形式明確自貿港各項制度安排,出臺40余項配套法規,形成系統完備的法治保障體系,為自貿港各項改革創新舉措的落地實施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法治支撐。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12月18日,海南將迎來全島封關運作的新階段。成型起勢的海南自貿港,正朝著“打造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這一目標,滿帆前進。
(張峰、王慶芳、席秀琴、毛雷、孟凡盛、符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