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以史為鑒、以和為貴,共同推進世界現代化
“這場閱兵式是對歷史的紀念,更是對未來的指引”“團結合作是戰勝挑戰、守護和平的根本保障”“唯有全世界人民攜手并肩,才能讓和平永續”……對于9月3日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應邀出席的國際人士不約而同地用“團結”“并肩”等詞匯來描述對未來的期許。
“這一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并肩戰斗取得的。對支援和幫助過中國人民抵抗侵略的外國政府和國際友人,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3日中午,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招待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一表態令在場的國際友人動容。現場聆聽的德國友人托馬斯·拉貝說,習主席的講話讓他十分感動。80多年前,他的爺爺約翰·拉貝以真實筆觸記錄下南京大屠殺的真相,《拉貝日記》成為揭露日軍暴行最重要、最翔實的史料之一。
硝煙之下,像拉貝這樣同仇敵愾的故事數不勝數。從蘇聯飛行員志愿來華參戰,到美國“飛虎隊”冒險開辟駝峰航線;從加拿大醫生白求恩、印度醫生柯棣華在槍林彈雨中救死扶傷,到中國派十萬遠征軍入緬作戰;從上海向兩萬多名猶太人敞開懷抱,到中國漁民勇救“里斯本丸”號船上英軍戰俘,一個個鮮活故事深刻昭示:當人類堅守正義、團結合作,就能匯聚起戰勝危機的磅礴偉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是各國人民合力用正義、光明、進步戰勝了邪惡、黑暗、反動。
80年過去了,二戰硝煙散去,人類面臨的歷史任務也發生了改變。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世界各國都在奔赴現代化。但同時,叢林法則不斷抬頭,以聯合國為核心的戰后國際體系遭到嚴重沖擊,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持續上升。面對新的歷史任務,面對新威脅新挑戰,世界該如何應對?
“我們真誠希望各國都以史為鑒、以和為貴,共同推進世界現代化,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習主席這一表態,引發國際社會共鳴。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羅塞夫認為:“習主席的講話反映了世界上一切致力于和平發展力量的共同心聲,表達了各國共同推進世界現代化的真誠愿望。”新加坡《聯合早報》執行總編輯韓詠梅與《國際銳評》交流說,二戰勝利帶來的最深刻啟示就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在追求自立自強的同時,應深知命運與共、休戚相關。
當前,中國正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但中國追求的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吸取歷史教訓、把握時代潮流,人們共同推進的世界現代化應該是什么樣的?
世界現代化應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歷史上,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巨大災難。這樣的老路,世界不能再走。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式現代化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這根植于“以和為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的是對人類前途命運的大國擔當。外界認為,中國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里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不斷提升,正是和平發展的生動范例。
世界現代化還應是互利合作的現代化。二戰慘痛教訓告訴人們,贏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類發展之路;團結合作、互利共贏才是實現發展的正確路徑。過去十多年,中國同超過150個國家扎實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老鐵路、雅萬高鐵、中巴經濟走廊、比雷埃夫斯港、佩列沙茨大橋等一大批旗艦項目落地,為推動共建國家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條件。事實證明,只要各國有合作的愿望、協調的行動,天塹可以變通途,發展的洼地可以變成繁榮的高地。
世界現代化也應是共同繁榮的現代化。迄今,全球進入現代化的國家只有20多個、總人口10億左右,仍有超6億人面臨饑餓。美中合作基金會執行主席約翰·米勒-懷特對《國際銳評》表示,當今世界現代化進程不僅要關注經濟增長,更應致力于實現惠及所有人的公平繁榮,“這與當年反法西斯斗爭中體現的反對壓迫、追求平等的精神高度一致”。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直主張實現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從宣布支持全球發展的八項行動、中非“十大伙伴行動”,到給予所有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和非洲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從向160多個國家提供發展援助,到依托進博會、鏈博會等平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國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致力于與各國共同發展,因為“現代化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
歷史如鏡,鑒往知來。從80年前并肩抗擊法西斯,到今天攜手共赴現代化,和平、平等、團結、協作的精神永續傳承。“以史為鑒、以和為貴,共同推進世界現代化,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這是所有人期盼的光明前景,也是對80年前那場偉大勝利最好的紀念。
(國際銳評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