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財評丨“十四五” 新型工業化攀高向優、“新”潮澎湃
9月9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部長李樂成用六個“更加”概括“十四五”以來新型工業化走深走實、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創新動能更加澎湃、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數智化應用更加普及、產業基礎更加牢固、專精特新“金字招牌”更加閃亮。“十四五”期間,中國工業發展從“有沒有”向“好不好”邁進,攀高向優、“新”潮澎湃。
新型工業化之“新”,在于產業格局的優化重塑。
2024年我國18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入選世界品牌500強,國貨國潮品牌加速崛起,優質產品暢銷全球;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培育壯大;人形機器人已具備從關鍵芯片、部組件到整機的全產業鏈制造能力,超導量子計算機、光量子計算機實現了量子優越性驗證……“十四五”以來,我國傳統產業加快“煥新”,新興產業加速“領跑”,未來產業加力“生根”,構建起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新型工業化之“新”,在于技術路徑的顛覆創新。
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些不再是遙遠的概念,而是正在改變工業生產方式的現實力量。全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2萬個,“無人礦山”“黑燈工廠”“智慧港口”等新模式、新業態逐步壯大。我國已建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340個。這些數字背后是工業生產效率的質變提升。數字化、智能化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新型工業化的必由之路。
新型工業化之“新”,在于向綠色低碳的全面轉型。
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是“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答央廣財經記者提問時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提高了2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的能耗也在不斷降低,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綠色建材、綠色船舶這些耳熟能詳的綠色產品得到普及推廣,新型工業化的綠色底色進一步擦亮。
展望未來,中國新型工業化之路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關鍵技術攻關、產業結構優化等任務依然艱巨,產業非理性競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但只要我們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綠色發展的方向不動搖,中國必將在新型工業化浪潮中搶占先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新”潮澎湃,未來已來。中國新型工業化的新征程已經開啟,這場深刻變革不僅將重塑中國產業面貌,也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央廣財經評論員 牛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