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国产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   正文

“中國式過馬路”折射庸俗心態 不講規矩只言利害

2012年10月16日 0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式過馬路”折射什么心態(民生觀)

  李智勇

  明知違反公共約定,但心里“凍結”了是非,只看那點兒小利益、小方便,背后是庸俗后果論在作祟

  微博上最近流行一個段子,調侃國人集體闖紅燈的陋習:“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并美其名曰:“中國式過馬路。”轉發此段子的人不少,有網友還加上自己的感慨:嚯!這是過馬路啊,還是過景陽岡啊?靠人多硬攔汽車,忒不文明!

  感慨歸感慨,仔細一想,還真讓這段子說準了。平常我們過馬路時,這樣的過法確實不鮮見。有一兩個身影老老實實等變燈,還被同伴責罵:快點兒,別傻等了!許多時候,我們自己下意識也就隨大流走了,一抬頭:哎,這不紅燈嗎?我怎么過來了?

  怎么會建立起這種“集體無意識”呢?說大一點兒,這跟我們的抉擇偏好有關系。

  為人們的抉擇提供參考的尺子,大致有兩把:一把叫后果論,一把叫原則論。后果論,簡單說,就是預判行為的后果,有利則行,有害則止,趨利避害。好比說躺著看書有害視力,老低頭坐著對頸椎不好,那就別這么干;適當的鍛煉有利健康,那就堅持。原則論,則是做事情前先對照某種原則——或是社會的某種約定,或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合則為,不合則不為,不管行為會產生什么具體后果。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不合準則,不干。按照現代話說,違反程序正義,即便會取得好的實際效果,也不對。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系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