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追夢人:兩岸青年共話互聯網時代新機遇

11月8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海峽兩岸暨港澳互聯網發展論壇舉行。(中國臺灣網記者 尹賽楠 攝)
中國臺灣網烏鎮11月8日訊(記者 尹賽楠)初冬時節的烏鎮,江南水鄉的氤氳水汽與數字時代的智慧光芒在此交融——11月8日,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海峽兩岸暨港澳互聯網發展論壇如期舉行,來自兩岸的互聯網從業者、文化創作者與鄉村建設者齊聚一堂,在粉墻黛瓦間共繪人工智能時代的融合發展新圖景。
本屆論壇以“協同賦能·智創未來”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驅動下的協同創新,與會嘉賓圍繞“智能發展 安全協同”和“文化智媒 實踐躍遷”兩個議題開展圓桌對話,深入探討數字時代下區域融合發展與多元協同創新的未來圖景。同時,論壇設置青年閃電演講環節,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的青年代表分享了他們的實踐經驗與創新理念。
“將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特色與世界互聯網大會相結合,創造出了新與舊交融的獨特模式!迸_灣中天電視臺新聞主播何橞瑢說,這是自己第一次來到烏鎮,通過此次活動,她真切感受到大陸互聯網發展的“高速度”。近段時間,何橞瑢因甜美、接地氣的主持風格而在兩岸走紅,被稱為“中天小姐姐”。她表示,無論是北京老奶奶,還是新疆維吾爾族大媽,在與他們的交流互動中,自己真切感受到跨越地域的情感連結。
在大陸生活18年的臺灣青年作家畢依帆,近年來多次主導兩岸青年文創藝術交流活動。她表示,中華大地蘊含豐富的物產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兩岸青年提供了廣闊的逐夢平臺。她說,自己致力于讓更多臺灣青年和世界青年來到中華大地探索傳統文化,希望青年朋友們能夠展現才華、實現夢想,通過現代創作形式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至全世界。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人工智能與數字技術深刻變革社會的重要一年,互聯網成為連接資源、協同發展、文化傳播的重要橋梁。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科技基礎強大、青年充滿活力、文化凸顯多元,如何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制度協同、產業互補、文化共創,成為新階段的重要課題。
從北大博士到大涼山鄉青,臺灣青年林書任在十余年時間里,跟隨父親的腳步,扎根四川大涼山。在他看來,臺灣在鄉建鄉創和社區營造領域起步較早,具備可移植的成熟經驗,而大陸則擁有綠水青山的生態基礎、完善的扶持政策和廣闊的市場空間。“這種優勢組合為臺灣青年提供了理想的創業發展環境!绷謺魏粲跖_灣青年勇敢跨出腳步,參與到兩岸融合發展的大潮中,共同把握時代機遇,實現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的雙贏。
“在這個快速演進的AI數據時代,合作的意義更加凸顯。”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蔡紹中表示,兩岸語言相通、文化相通、市場需求互補、科技人才豐富,這些都是我們能夠攜手推動創新、共同打造數字未來的重要基礎。“我們相信,只有兩岸好,老百姓的日子才會好,中華民族才會更加強大!


